新闻动态

【聚焦2025年广美毕业展】艺术如何连接自然与社会?“听,青年的声音”里流淌着水土之声

发布日期:2025-06-27 19:44    点击次数:116

“学校赋予同学们的不仅是技法与知识,更是一种以艺术直面生活、对话时代的勇气。艺术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近日,在“听,青年的声音——广州美术学院2025年毕业季”艺术展演开幕活动上,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林蓝一针见血地讲到了大学生从事艺术实践的意义。她说,现代艺术教育倡导艺术与社会相连,艺术与科技相连,让创作从象牙塔走向生活现场。

艺术如何与社会相连?不同的青年有不同的观察与答案。以今年的广美毕业展为例,共有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1585位本科生、431位研究生一起创意合奏。在广美“关注现实、服务社会”教学导向与“惟实励新”的优良学风的浸润下,依托“创新赋能”的教学体系,2025届毕业生们的作品呈现出“回归生活现场,回应现实问题”的总体倾向。

作者姓名:张永同  作品名称:《湾区跃章》

如中国画学院的毕业生们,面对瞬息万变的当下社会,以自身的感知力窥探着时代的各种脉动,不少作品将目光投向生态环境问题。有在传统山水中融入了现代建筑符号的;也有在花鸟画的基础上,加入当代视觉的;还有用笔墨点染出广州全运会风采,侧面勾勒出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精神气息……

作者姓名:唐志斌、郭伟文、王作鹏、张文智

作品名称:《秋分——渔汛时节》

绘画艺术学院的毕业生们,则以青春之姿回应大数据、人工智能之变;以青春之思关注自我、展现少年锐气;以青春之笔,叙中国故事、展广美情怀。围绕文化传承、美好生活及乡村振兴为主题,创作了不少展现地方风情和生态文化的作品,如唐志斌等同学创作的《秋分——渔汛时节》。这是一幅叙事性油画创作,笔墨记录的是珠江三角洲沿海地区的渔村港口保留下来的传统的海鲜交易方式,背后关联的是水上婚嫁、咸水歌谣、疍家棚屋等极具岭南特色的地方文化。

作者姓名:陈文敏

作品名称:《镬纹拓生》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2025届本科毕业展共展出77位毕业生创作的69件/组作品。作品展示以专业与工作室脉络划分,分为雕塑与公共艺术两个专业,其中公共艺术专业的主题为“公共生活谱系”,对“何为公共性”提出了再思考,创作聚焦于公共生活中的寻常之物,尝试以谱系学的眼光,让公共性的“线索”重新彰显。像《镬纹拓生》这项公共文化类作品就以碧江传统祠堂建筑中具有岭南特色的镬耳屋顶为元素,设计成可拼接式的模块。模块之间可相互拼接、堆叠,组合成造型各异的景观装置或功能性设施。这一传统建筑元素提炼的模块化设计具有空间灵活性与视觉语言的整体性,可用于碧江文旅建设以及乡镇空间的美化。

据悉,今年的广美毕业展分设广美大学城校区美术馆、昌岗校区美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三大主场,本科、研究生各分三期展出,时间持续至6月27日。同时,为进一步营造“无边界、有温度”的毕业氛围,今年的广美毕业季还在每一期的毕业展增设了“GAFA·加法”青年艺术市集。其间,还有艺术沙龙、露天电影为毕业季再添热力。

【撰文】吴凤思

【整理】陈楚珠

【来源】广州美术学院